北跨黃河新通道!京臺高速新建槐蔭樞紐通車
訪問次數 :
發布時間 :2025-09-21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京臺高速齊濟段改擴建項目新建槐蔭樞紐正式通車,接替原有樞紐交通功能,東連濟廣高速、向北跨越黃河、南部銜接京臺高速槐蔭區段,標志著濟南“北跨黃河”交通網絡再添關鍵樞紐,原有樞紐同步全面進入維修保養階段。

作為國家干線 G3 京臺、G35 濟廣與濟南繞城高速的共線段,京臺高速齊濟段自 1999 年通車以來,一直是貫通泉城南北的交通動脈和濟南都市圈的核心集散通道。隨著交通流量持續增長,通行瓶頸日益凸顯。2022 年,該路段改擴建項目正式開工,成為國內首條 “6 改 12”高速公路項目。其中中建八局承建部分全長 15.9 公里,創新采用“兩側架橋、中間保通”施工模式 —— 在原有道路兩側新建雙向 6 車道高架,通車后關閉原有 6 車道進行維修,最終實現 12 車道全面開放擴容。
此次通車的槐蔭樞紐全長約 5.6 公里,涵蓋多座新建橋梁及互通匝道,施工中需反復橫跨既有道路,如何在不中斷交通的前提下保障高速行駛車輛安全,成為項目面臨的首要難題。為此,項目方聯合高速交警、運營中心等單位召開專項論證會,多次開展實地踏勘與通行模擬,優化形成 “分段導改、穿插施工”策略。高峰時期,近 300 名建設者與 30 余臺施工機械集中攻堅,推動槐蔭樞紐 G 匝道率先通車,成為項目在濟南境內首條貫通的匝道橋。
技術創新貫穿建設全程。針對黃河沖積平原地質特點,項目采用固結擴盤樁施工工藝,顯著提升樁基成樁速度;研發的墩柱爬行檢測機器人,突破傳統橋梁檢測 “盲區”,實現高墩無死角實體指標檢測;依托博士工作站創新的機制砂生產工藝,達成生產應用全過程無廢水、無揚塵、無廢渣排放,累計產量已達 74 萬噸。
黃河特大橋南引橋施工堪稱 “交通動脈上的精密手術”—— 以 9 度小角度高架橋形式兩次跨越既有老路,需完成最重 1200 噸的鋼混組合梁安裝。項目團隊聯合業內專家研發 “鋼混組合梁小角度跨越 + 橫向頂推”技術,將鋼梁廠內分段制造、現場組拼后,通過地面搭建的橫向框架墩支撐軌道,從高速路外側整體頂推至指定位置,最終 5 聯共 625 米大跨度組合梁對接精度控制在 5 毫米以內。此外,項目還在省內首次規模化應用免涂裝耐候鋼,通過特殊表面處理形成致密“銹層”保護膜,既減少環境污染,又使鋼材承載力和使用壽命提升 10% 以上。
為保障新舊樞紐平穩交接,項目聯合交警等單位實施 “新路通行,舊路封閉”方案,通車前夕投入 30 余名交通保障人員,布設 40 余個臨時標志牌、爆閃燈,鋪設 2 公里燈帶并設置 2 個 LED 大屏引導車流。如今,4 層立體交叉的新樞紐車流不息,與待升級的老路交織成獨特景觀。
項目下一步將全力推進舊路路面、橋梁等設施修復升級。待全部建成后,京臺高速齊濟段將大幅提升省會經濟圈高速路網通行與服務能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交通支撐,為山東交通強省建設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