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啟用
訪問次數 :
發布時間 :2025-01-17
近日,中建八局一公司承建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山東)正式啟用,將承擔全省各類醫療應急保障任務,有力提升重特大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有效滿足群眾高品質醫療服務需求,為健康山東建設貢獻力量。

項目位于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以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省立醫院奧體院區應急醫學中心綜合樓及感染性疾病綜合樓為依托,打造是山東省重點民生工程、山東省唯一一家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也是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依托工程。

項目采取“2+N”模式建設,設有應急醫學中心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2”個中心以及批量傷員救治中心、立體救援轉運中心、信息指揮中心等“N”個應急救援平臺,提供普通床位1100張ICU床位200張,手術室70間,配備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骨髓移植艙等先進設備,啟用后將承擔全省各類醫療應急保障任務。

為滿足腫瘤放射性治療需求,項目設有6臺直線加速器加速器,內部標高各異,連接縫隙處極易發生“射線外泄”,項目通過設置混凝土“凸”形企口,使施工縫保持在不同水平面上,如同設置了一條混凝土“拉鏈”,封住了射線“逃往”外界的垂直通道,同時嚴控澆筑厚度不超過300mm,有效防止因通縫造成的放療粒子外泄。

直線加速器區域墻體最厚3米,對墻體裂縫控制要求極高,常規方法無法有效進行,裂縫檢測項目以“爬壁機器人”為載體,“創意混搭”彈性波檢測儀、彈性波CT檢測儀等檢測設備,對9個測區、6類工況下,1.2米-3米不同厚度剪力墻彈性波CT云圖進行分析,驗證有效消除放射性物質泄露的風險。

項目基坑深度32.5米,相當于垂直下挖10個標準樓層,項目團隊將420米基坑環線科學劃分為10個支護單元,采用排樁+錨索支護等4類體系進行支護,開挖過程中通過深基坑監測設備對基坑坡頂水平、豎向位移、地下水位等數據開展實時監測,確保基坑支護結構及周邊環境穩定安全。

項目應用瓴眸·智慧工地平臺,集成“智慧哨兵”、吊籃檢測智能消防監測等多種智能設備,實時監測大型設備、架體、吊籃卸料平臺等重點部位的數據信息,應用安全“上五層管理”做法,做到臨時用電、臨邊洞口等風險隱患點全路徑標準化管理,實現項目本質安全管理目標。
項目團隊總結醫療領域建設經驗,累計申請專利12項,斬獲全球BIM大獎1項、國家級BIM獎5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8篇,獲評山東省優質結構工程和省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地。
